时间:2015年11月1日19:30
地点: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2015年,。、海内外校友、社会各界人士与朋友,致以诚挚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本着俭朴、隆重和务实的原则,学校定于2015年11月1日举行校庆75周年庆典活动。
,学校由南京的国立音乐院(含幼年班)、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工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和上海、香港中华音乐院等几所音乐教育机构于1949年在天津合并组建,。,1999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
、研究机构和艺术院校都有很深的渊源。1952年,,、、。1952年燕京大学音乐系并入。1954年,,并迁至北京,1957年成为独立机构——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前身)。1957年成立附属中等音乐学校。。1964年部分师生调整至新成立的中国音乐学院。,。,。1980年,部分师生回到复院的中国音乐学院。
经过历代领导者和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专业设置较为齐全、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和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高等音乐学府。学院积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75年桃李芬芳,其毕业生和校友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优异的成就,是中国音乐文化事业发展的栋梁之材,许多已经成为享誉国际的知名艺术家,为中国,同时也为母校赢得了荣誉,为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内外社会各界宾朋在庆典和校庆活动期间莅临指导;诚挚盼望和欢迎全校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及工作过的教职工,聚首母校,共叙情谊,同庆盛事,共襄盛典!
特此公告,敬祈周知。
2015年6月
、表演、研究为一体的教学部门,是世界公认的引领中国民族器乐表演传承与发展的专业教学水平最高的学术基地。该系始建于1950年,原为民乐组,1956年正式建制为民乐系。现任系主任于红梅,副主任戴亚、章红艳。建系以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艺术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出版的各类民族器乐教材以及理论著作百余部、音像制品四百余套。该系师生在国际、国内各项重大比赛中获奖达300余人次。包括历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文化艺术院校奖、CCTV民族器乐大赛等全国重大比赛中荣获各类金奖,台北民族器乐协奏曲大赛历届第一名,海内外江南丝竹演奏比赛两届一等奖,全国广东音乐比赛一等奖;,民乐系包揽所有青年专业组金奖。。2013-2015年应邀赴东欧、北美和南非进行访演和交流,向世界展示我国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提升了中国主流音乐精品文化的国际地位。近年来该系通过“中国民族音乐节”等学术活动,对中国民族器乐表演艺术进行多元化的学术探索与成果展示,为搭建当代中国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创新平台作出积极贡献。
演出曲目
民族打击乐协奏曲《龙腾虎跃》
李民雄 曲
领奏:王建华
竹笛协奏曲《陌上花开》
郝维亚 曲
竹笛独奏:戴亚
民族管弦乐《阿佤山》
郭文景 曲
琵琶协奏曲《霸王卸甲》
周龙根据林石城整理的
浦东派同名古曲编创
琵琶独奏:章红艳
指挥:彭家鹏
中场休息
唢呐协奏曲《唤凤》
秦文琛 曲
唢呐独奏:郭雅志
民族管弦乐《西北组曲》
第四乐章(石板腰鼓)
谭盾 曲
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
刘文金 曲
二胡独奏:于红梅
指挥:王甫建
演奏:
指挥:彭家鹏
国家一级指挥,。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澳门中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中国东方交响乐团、东方中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
曾获“康德拉申大师班奖”、乌克兰基辅“国际指挥大师班”第一名,“中国金唱片指挥特别奖”,“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00年开始,连续12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指挥世界各大乐团演出“中国新春音乐会。
2005年推出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音乐季制度,开创中国内地民族音乐“音乐季”制度的先河。
2013入维也纳音乐表演艺术大学,跟随著名指挥教授康阿德·莱茵特拿深造欧洲歌剧。2015年获得“维也纳音乐表演艺术大学歌剧指挥毕业证书”。
奥地利权威音乐评论家辛科·卫奇评论他“生机盎然、热情洋溢、手部动作快而线条优美,具有独特的风格”;奥地利《信使报》称他“兼有小泽征尔和穆蒂的指挥风范”。康阿德·莱茵特拿教授对他的评语:“彭家鹏先生有着非常不凡的才华、高度的敏锐和细腻的乐感,这使他的指挥艺术臻于完美”。
指挥:王甫建
上海民族乐团艺术总监,并于2005年至2014年兼任乐团团长。。
,首开民族乐队演奏现代作品之先河,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现代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曾创作柳琴与乐队《柳依》,编配改编《欢乐歌》《新编五梆子》等作品,均成为各大民族乐团的保留演奏曲目。
担任上海民族乐团团长及艺术总监以来,王甫建在乐团内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他“以创作带动演出,以创新推动发展”的理念推动下,上海民族乐团2006年开创了自己的音乐演出季模式,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大型民族音乐会,如《上海回响》《锦绣中华》《大音华章》等等,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王建华
,硕士研究生导师,民乐系打击乐教研室主任,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中国音协打击乐学会及民族打击乐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曾担任新加坡华乐团打击乐声部长和打击乐声部名誉首席。长期从事中国打击乐器的演奏、教学及研究工作。
、欧洲、美洲、非洲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节和艺术节活动。以独奏家身份先后与多个乐团合作举办打击乐专场音乐会。应邀在海内外多所院校讲学及举办大师班课程,并成为多所院校的客座教授。
戴亚
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民乐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竹笛学会副会长、中国音协笛子学会常务副会长。
二十多年来,先后多次与国内外一流交响乐团、中乐团合作举办了独奏、协奏音乐会,获得很高声誉。90年研制八孔笛成功,经反复实践得到诸多著名作曲家的支持,使八孔笛在舞台演出中独出异彩。2008年完成了《八孔笛——新改良竹笛应用教程》一书,作为国家211重点工程项目正式出版。他还致力于笛子协奏曲的推广,努力使中国竹笛的演奏向高、精、尖的方向发展。先后委约并首演了《愁空山》《楚魂》《释迦之沉默》《陌上花开》《胡旋舞》《雪意断桥》等十部大型笛子协奏曲,为笛子艺术走向未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教学方面其学生多人多次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夺冠。
曾获首届“山城杯”电视大奖赛第一名、“国际器乐独奏大赛”第一名、台北“第三届协奏曲大赛”第一名,全国唯一一位“民乐大赛”笛子三连冠获得者。
章红艳
中国当代杰出琵琶演奏家、教育家,、民乐系副主任。先后师从章时钧、孙维熙、林石城教授。她集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和社会音乐传播者于一身,首演多部作曲家的作品,与众多指挥家及乐团合作,多次出演于国内外顶级音乐厅,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教授的学生先后在全国各大比赛中获奖,其本人荣获 “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开创以推广音乐厅文化为目的的“且弹且谈”讲座音乐会,推行高雅艺术及音乐厅文化,开设“章红艳音乐文化公益讲堂”,以传统文化和琵琶音乐为传播内容,在普及音乐文化知识及提升全民文化素养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郭雅志
著名唢呐及多种管乐演奏家,活跃于国际舞台。2015年,获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艺术家文凭。香港2012年度最佳艺术家奖。1998年美国Pro Musicis 国际大奖。1990年,,师从陈家齐、胡海泉及胡志厚教授,并留校任教。1999年底,出任香港中乐团唢呐首席,担任香港艺术发展局音乐评审员。1993年发明“唢呐活芯”,。首演了《唤凤》《痕迹之四》《大漠长河》等许多现代风格唢呐协奏曲。出版有《郭雅志的吹管世界》DVD、《听鸟》等十多张个人专辑。CCTV曾专题报道:《香江人物郭雅志-唢呐也时尚》。瑞士《日贝瓦论坛》称“他是舞台上的一个焦点,令人印象深刻”,波士顿电台称他为“中国的路易斯·阿姆特朗”。
于红梅
中国当代杰出的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硕士生导师、民乐系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客座教授。
作为当代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之一,曾获美国“乐府国际音乐大奖”。专辑《于红梅二胡协奏曲专辑》荣获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专辑《迷胡》荣获美国“世界独立唱片大奖”之“最佳世界民族音乐奖”,是此奖自设立以来唯一获此殊荣的华人演奏家;专辑《红梅随想曲》荣获全国首届优秀文艺音像制品奖一等奖。2002年2月, 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是第一位在此举办独奏会的华人民族器乐演奏家。成功举办了逾百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她秉承“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所教授的学生曾荣获所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的金奖。曾荣获“新世纪人才”、“四个一批人才”等荣誉。
纽约音乐会杂志评论“她的精彩演奏震惊四座”,“她是体现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精神的杰出演奏家”。
,由民乐系组织管理,由民乐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的研究生、本科生组成。创建于20世纪六十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建设,秉承学院优良学术传统和先进办学理念,勇于开拓创新,具有精湛的专业水准和高尚的艺术品位,是一支富于朝气、活力和创造力的全国一流的民族乐团。
,具有国内最优秀的专业教学团队,师资实力雄厚,曾培养出许多海内外著名的音乐家,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当今国际音乐界的佼佼者, 学院被公认为世界一流的音乐学院。这里的青年演奏家不仅成为学院的教学骨干,而且还组成了代表中国最高演奏水平的演奏家小组多次出访欧、亚和北美诸多国家和地区,并多次在海内外各类民族器乐比赛中夺得个人或团体的桂冠。
。乐团曾于1984 至85 年间首推数场民族音乐现代作品专场音乐会;1993 年赴新加坡演出专场音乐会;1995 年赴日本参加青年国际音乐节;1999年推出中国民族器乐现代协奏曲作品专场音乐会;2002 年应邀赴香港演出两场音乐会;2004 年乐团担任北京现代音乐节闭幕式专场音乐会演出;2013 年乐团应邀访问保加利亚、马其顿和斯洛伐克三国的国际音乐节;2014 年乐团应邀赴南非参加“开普敦国际合唱与乐队音乐节”;2015 年乐团应邀赴美国、加拿大举办中国民族音乐专场音乐会及学术交流。乐团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探索和推动民族乐团演奏的创新和发展,为中国音乐在当今世界领域的推广和弘扬做出了突出贡献。
感谢参加乐队演出的知名校友
今晚28位老中青三代知名校友、近百名在校师生齐聚一堂,同台为母校庆生!
著名二胡演奏家刘长福教授、著名琵琶演奏家刘桂莲、琵琶演奏家蒋婷;
、二胡首席金钥、笙演奏家唐大志;
中国广播民乐团柳琴首席崔军淼、大阮首席孙铮、唢呐演奏家周艺翔;
新加坡华乐团琵琶首席俞嘉、大提琴首席徐忠、打击乐副首席段斐;
新加坡交响乐团低音提琴首席马黎明
香港中乐团中胡首席毛清华;
澳门中乐团笙首席贾磊、中胡首席李峰、中阮首席林洁、柳琴首席魏青、打击乐首席李畅;
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华乐系主任、原新加坡华乐团高胡副首席黄晨达;
中国戏曲学院板胡演奏家牛长虹教授、二胡演奏家叶强副教授;
天津音乐学院笛子教师蒋宁、李乐,唢呐教师王展展,打击乐教师高超、高跃;
西安音乐学院三弦教师高伟。
总策划:王次炤
艺术顾问:郭淑兰、逄焕磊、周海宏、江小艾、叶小钢、肖学俊、苗建华
艺术总监:于红梅
总统筹:赵海
统筹:秦芝娴、凌钢、王磊、袁静、王轶群
乐务:王帅
录音:李大康
文案统筹:高拂晓
英文校审:刘红柱、张帆、毕建国
平面设计:王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