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诗韵琵琶声(1)
润栋
法国雨果说,人类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学,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
儿子上了高一,成绩突飞猛进,也特喜听音乐,听抒情式的音乐,有时陶醉其中,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虽然幼时因条件错失了音乐的培养,但并不影响儿子的音乐的痴迷,娇妻也是,平素最喜欢看油盐酱醋茶的生活短剧。可一旦想听音乐,挑一首放了。我便觉如听天籁,忘乎所以。比天天听得排行榜中的乐曲竟高出很多,从中可以看出妻也有不错的音乐天赋。当然他也错过了儿时音乐的培养,不然。那是一个多么令人心醉的音乐女神。
去意大利旅游,古朴干净的大街,有艺人弹奏,不为献艺只为表达,正如我们中国公园凉亭,三五好友一聚,胡琴与琵琶,让寒冷不冷,让暑热不热。春开唱做念打传统戏,秋收探戈舞曲和吉他。
一个时代爱好音乐,与传统有关。古孔丘困厄里弦歌不绝,现代国人也有摇滚行吟连绵。音乐的中唐,便是一个音乐风云激荡的时代,诗风和丽细腻中记载的一次次芳华绝伦的弹奏,这弹奏有李渊那内教坊文工团的功劳,这演奏有唐玄宗音律痴迷组合音响的贡献,当然更有中唐的一批流畅诗风营运的诗人,唱出一曲绝伦的天籁之诗音有关。
话说中唐时期长安遇到旱情,可谓千年逢一次的严重,大街东西是如何的宽阔,但为了祈雨,所有交通暂停,全国有名的琵琶手第一康昆仑,亲自压阵“嘈嘈切切错杂弹”。参加的父老兄弟观景如潮,万人空巷,康昆仑自谓妙绝的高手,比《老残游记》中的白妞儿唱腔要胜出多倍,一会儿“铁骑刀枪鸣”,一会儿大珠小珠落玉盘,台下内行叫好,外行混混痴呆,谁知街西的演奏,在自己这边儿音乐暂停的刹那间,如春晓出坞,百鸟齐鸣。正如海上生明月,潋滟涛声四海动,声声入耳,无一处不服帖,无一处不心旌动摇,无一时不飘飘欲仙,琵琶声响彻长安街头巷尾。猛地窜到云系,在长安街上的树梢柳叶上颤一颤,鸣一鸣,竟然如落花溅雪,倏忽不见。
康昆仑大吃一惊,竟忘却自己身在何方,看那人,若惊鸿的妙龄女郎仙子,纤指回旋处万籁清风生,康昆仑叹服。对方竟是段和尚假扮的女郎,康昆仑更加的拜服,决计拜他为师,据说还是什么唐德宗主持。段和尚还把筹码抬了又抬,欲擒故纵,以退为进,说服了康昆仑摒弃宫廷杂学,淘洗了芜杂的献媚邀宠。
正所谓不要傲骄于你的才能,你的平台不代表什么。你会技压群雄,若是刚愎自用,反而令人觉得十分好笑。不要自诩天下老子第一,不断的证明自己的能力,能力不是证明的,是水到渠成的一种缘分。也非自欺欺人的凭着自身的以为了不起的背景资历而否定了别人,不要小瞧那些站到西街的仿若对手的人,总想像美国不断地竖起一个假想敌,其实给你平台的人是你的贵人,别人有能力而不去做,不可不察,说不了别人在暗暗的成就你,你若不知岂不愚蠢,别人不去做恰恰是给你腾出来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也为顺势而为,俗话说“势不可挡”的“势”很重要,把握好,成就人才也成就团队。对于这种大方和给予,而自已小肚鸡肠看待他们,那绝不是天下一等一的高手,只能说是井蛙夏虫之类而已,书归正题,康昆仑是个人才,皇帝身边的音乐家,能屈身拜师,实在是个音乐的大家。
懂音乐的人应该如此,唐朝的鼓吹署和太常寺,更应该如此。康昆仑,虽说宫廷优伶梨园名弟子。为学音乐,可以息乐半载,实在难得。比康昆仑晚些的白居易,应该听过这场隆重盛大的街头祈雨的琵琶声,或者在京都做官时,没少招见过如此绝伦的仿曲伶人。耳濡目染于琵琶,自然已是行家里手,听四弦琵琶,听到珍珠响落玉盘,听到铁骑刀枪鸣,听到秋风飒飒响,仿佛昭君塞外愁。贬谪之人不宜听,听则肝肠寸断的伤身心,曹刚也是此中的高手,天生纤纤手,轻轻弦一拨,可已将感情的波浪流向莲衣红袖。
琵琶由西域传入,乃有胡音,苍茫的空间,寂寥的塞外,孕育出的乐器骄子,叱咤疆场的李世民听得懂悲鸣重重,中唐的音乐先辈顾况也能听得燕飞黄云,马悲鸣郊野,当时的元稹“段师此艺还相匹”,“昆仑善才徒尔为。”也曾泪垂朱弦湿, 风雨萧条鬼神泣。即便到了宋代苏轼的手中也奔放纵情地写出“泪纵横”。
与白居易甚可唱和的刘禹锡,也写听琵琶,他能听到“喷雪含风”的苍凉意思。秦汉均有琵琶,四弦琵琶在南北朝传入,此文中即是“四弦一声如裂帛”。由此可以看出,指法弹奏在当时已经相当成熟,高音铿锵刚性如铁骑洪流,中音绵润如莺鸣啁啾,低音如醇厚若冰涩泉下难。
说道琵琶,最难绕过去的就是白居易的《琵琶行》